华夏文明在中亚为何不敌伊斯兰文明?
华夏文明在中亚为何不敌伊斯兰文明? 2018-01-25 10:32 来源: www.xuemo.cn 作者:网络转载 摘要: 历史并非仅仅发生在过去的事,而是一种积淀和惯性,它存在于当下,并且是当下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华夏文明在中亚为何不敌伊斯兰文明? 要理解伊斯兰文明征服西域,不能仅从经济、政治和军事角度分析,还要看到文明的 “内核”因素,要意识到世俗的儒家文明与普世的宗教文明去争取流动的游牧民族时,并不具有优势。 对中国而言,从地缘战略的角度说,中亚主要是陆权意义上东 - 西对峙下的“西向战略”问题。传统时期农耕 - 定居帝国与草原 - 游牧帝国的对峙是如此,近代至当代中俄(苏)并立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如此;从文明的角度来说,如何认识伊斯兰文明,是中国人理解中亚的关键; 从中亚自身来说,历史与地缘特性决定了它是一个主体性不稳固的、依附性较强的存在。 中国向西就是狭义上的中亚,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中亚。为了行文上清晰起见,需要从地理上界定一下中亚。广义的中亚就是古代的 “西域”,狭义的中亚就是现在的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均加入了独联体)。 广义的中亚具有文明史的重大意义,狭义的中亚是民族国家构成的。中亚五国的范围是:西到里海和伏尔加河,东到中国的边界,北到咸海与额尔齐斯河的分水岭,并延伸至西伯利亚大草原的南部,南到同伊朗、阿富汗的边界。五国面积共有 400 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近 6000 万。 认识一个对象,经常难免将其客体化、他者化。若对此认识过程的局限性没有一个反思,那么,基于这种认识所生产出来的知识,就很有可能反过来成为蒙蔽认识者自身的障碍。因此可以说,认识一个 “他者”的过程,其实质在很大程度上亦是认识和反思“自我”的过程。从国人对中亚的认知来说,与“自我”有关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对中亚如此无知?“我”认识中亚的主要局限性是什么?我们认为,这种自身的局限性主要就在于我们的认识总是从狭隘的“自我”(中原)出发,没有把我们对中亚的认识置于“世界历史”的高度和进程中。 从张骞凿空说起 西汉时,张骞分别于公元前 138 年和 119 年两次通西域,历经千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