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基泰人[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西徐亚人
Scythia-Parthia 100 BC.png
斯基泰人公元前1世纪的分布范围
总人口
不详
分布地区
中亚
今巴基斯坦
今印度北部
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
相关民族
印度-伊朗人
系列条目
哈萨克斯坦历史
Kazachstán-pahýl-obrázek.svg
游牧时期
斯基泰
前10世纪–前3世纪
康居
前10世纪–前1世纪
匈奴91年–380年
柔然330年–555年
突厥汗国552年–745年
葛逻禄665年–744年
基马克汗国743年–1220年
乌古斯叶护国750年–1055年
喀喇汗国840年–1212年
西辽1124年–1218年
蒙古帝国1206年–1368年
金帐汗国1368年–1446年
哈萨克汗国1456年–1847年
后游牧时代
突厥斯坦总督区
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1867年–1918年
阿拉什自治共和国1918年–1925年
哈萨克自治社会主义共和国1925年–1936年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6年–1991年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1991年至今
主题
斯基泰武士
斯基泰金饰
斯基台人古希腊语ΣκύθηςΣκύθοι)也译为斯基泰人斯基提亚人 、西古提人[1]叔提雅人[2]西徐亚人塞西亚人,希腊古典时代欧洲东北部、东欧大草原中亚一带居住与活动的农耕民族,一部分为半游牧民族,他们的领土被称为斯基提亚;古代波斯人称之为塞克人(古波斯语:Sakā,也译为萨迦人),分为戴尖帽塞克人、饮豪麻汁塞克人、海边塞克人[3]。中国《史记》、《汉书》记录的塞种可能源自这个民族[4],是哈萨克草原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之游牧民族。

概述[编辑]

斯基泰人善于耕种和商贸,但也养,据近代西方学者研究骑术奶酪等皆出于其发明;公元前7世纪曾对高加索小亚细亚亚美尼亚米底以及亚述帝国大举入侵,威胁西亚近七十年,其骑兵驰骋于卡帕多细亚米底高加索叙利亚之间,寻找掠夺物;其后逐渐衰落,分为众多部落。有人认为,现在定居在阿富汗西南部的普什图族Sakzai部落,就是斯基泰人的后裔;现在定居在俄罗斯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格鲁吉亚和已事实独立的俄罗斯卫星国南奥塞梯共和国的奥塞梯人,也是斯基泰人的后裔。
斯基泰人没有文字,但善于冶金打造饰物,留下了许多金器至今。

争议[编辑]

  • 斯基泰人之说,源自希腊历史学者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E)一书。该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确切时间并不明确。而没有其它更加有力的证据证明,斯基泰人源自欧洲的说法。因此,不仅斯基泰人的族属存疑,就是其语言印欧语系的说法,也因为该语系已经受到学者们的质疑,而产生疑问。
  • 即使在希腊和其他地区的古文献上都没找到相当证据情况下,一些不相干的民族也时常被近代西方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归为斯基台人或被认为与其相关,如萨尔马提亚人,但他们之间不一定使用同一个族名,一些普遍被近代西方学者当为斯基台人或与其有关的民族部落包括萨尔马提亚人塞迦奄蔡阿史那氏等等。
  • 斯基台人到底是农耕民族多于游牧民族还是后者多于前者,当中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是否属于同一个族群的问题上仍有争议,《隋书·铁勒传》将远至黑海北岸的部落都统称为“铁勒”,并指出“近西边者,颇为艺植,多牛羊而少马”,即越靠西边的这些蛮族部落越从事农业,多养牛羊,而少养马,和中原地区差不多,属于非游牧民族。
  • 斯基台人是否有像匈奴人一样建立过部落体制国家,其部落体制国家的范围和地域有多辽阔及发展过程,是否也像匈奴人一样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制,在其部落体制国家下是否如匈奴人一样被自己统称为一个族名或如黑鞑靼白鞑靼胡人等称谓一样仅仅为文明程度高低或地域上所划分的称谓的问题上仍有争议。

参见[编辑]

附注或参考[编辑]

  1. ^ 圣经和合本歌罗西书3:11
  2. ^ 《思高圣经》〈哥罗森书〉3:11:“在这一点上,已没有希腊人或犹太人,受割损的或未受割损的,野蛮人、叔提雅人、奴隶、自由人的分别,而只有是一切并在一切内的基督。”
  3.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著,徐文堪、芮传明译:《中亚文明史》,第二卷 (北京:中国对外出版翻译公司,2001),页8-12、20-23。
  4. ^ 周云. 百家廊:尖帽塞人西域影响大. 3月2日 [2008-03-08].

参考文献[编辑]

延伸阅读[编辑]

  • Alekseev, A. Yu. et al., "Chronology of Eurasian Scythian Antiquities Born by New Archaeological and 14C Data". Radiocarbon, Vol .43, No 2B, 2001, p 1085–1107.
  • Davis-Kimball, Jeannine. 2002. Warrior Women: An Archaeologist's Search for History's Hidden Heroines. Warner Books, New York. 1st Trade printing, 2003. ISBN 0-446-67983-6 (pbk).
  • Gamkrelidze and Ivanov (1984). Indo-European and the Indo-Europeans: A Reconstruction and Historical Typological Analysis of a Proto-Language and Proto-Culture (Parts I and II). Tbilisi State University.
  • Harmatta, J., "Studies in the History and Language of the Sarmatians", Acta Universitatis de Attila József Nominatae. Acta antique et archaeologica Tomus XIII. Szeged 1970, Kroraina.com
  • (德文) Jaedtke, Wolfgang. Steppenkind, Piper Verlag, Munich 2008. ISBN 978-3-492-25146-4. This novel contains detailed descriptions of the life of nomadic Scythians around 700 BC.
  • Johnson, James William, "The Scythian: His Rise and Fal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 20, No. 2 (Apr., 1959), pp. 250–257,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JSTOR
  • Lebedynsky, I. (2001). "Les Scythes: la civilisation nomade des steppes VIIe–IIIe siècle av. J.-C." / Errance, Paris.
  • Lebedynsky Iaroslav (2006) "Les Saces", Editions Errance, ISBN 2-87772-337-2
  • Mallory, J.P. (1989). In Search of the Indo-Europeans: Language Archeology and MythThames and Hudson. Chapter 2; and pages 51–53 for a quick reference.
  • Newark, T. (1985). The Barbarians: Warriors and wars of the Dark Ages. Blandford: New York. See pages 65, 85, 87, 119–139.
  • Renfrew, C. (1988). Archeology and Language: The Puzzle of Indo-European origi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Rolle, Renate, The world of the Scythians, London and New York (1989).
  • (俄文) Rybakov, BorisPaganism of Ancient Rus. Nauka, Moscow, 1987
  • Torday, Laszlo (1998). Mounted Archers: The Beginnings of Central Asian History. Durham Academic Press. ISBN 1-900838-03-6.

外部链接[编辑]

Ryzhanovka
Genetics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吳越基層的信仰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