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文化筆記

吳越文化筆記
2018-09-12由諸xx發佈


吳越:淮河以南,長江下遊地區。



吳越文化特征:粗犷中蘊含精雅。

文化的地域特征取決於三個因素:一是自然環境,二是生産方式,三是人文環境。長江下遊溫濕多水,河網縱橫,使人性柔;長江下遊種植水稻,養蠶剿絲,生産方式精致細密,使人心細;六朝至隋朝的晉室南渡,氏族文化的陰柔特質及其對溫婉、清秀、恬靜的追求,改變了吳越文化的審美取向,逐步爲其註入了“士族精神,書生氣質”。長江下遊自古多藝術,使人氣質文雅。柔、細、雅,似乎可以稱得上是七千年吳越文化的個性特征。



吳越的原始文化:

1.河姆渡文化,新石器時代,七千年前到四千年前

2.馬家浜文化,俯葬,紅陶,開始使用玉璜

3.良渚文化,玉器發達

4.馬橋文化,返祖現象。



吳越的民俗文化:梁祝傳說,白蛇傳說,臥薪嘗膽,西施傳說



吳越文化:吳越人性格纖細而敏感,是以心靈和情感生活的民族,這一點在風俗民情中體現的最爲明顯。對鳥也好,對蛙也罷,對土地公、婆和田公、田婆也是,對水神也一樣,每次祭祀都是以心到情到爲止,吳越人對神也是那麽隨意灑脫。



吳越特點:斷發文身,乞巧節,蠶花節,土葬和懸棺葬



唐詩之路:自古城紹興出發,由鏡湖向南經曹娥江,沿江而行,入浙江明溪,溯江而上,經新昌沃江、天姥,最後至天台山石梁飛瀑,全長約190公裡。

盧照鄰,駱賓王,賀知章,崔宗之,杜牧,孟浩然等。李白《夢遊天姥山吟留別》,孟浩然《舟中曉望天台》。



吳越戲曲:

昆曲:獨霸梨園六七百年

越劇:婉約細致,陽剛不足



紹興師爺文化:盛於明清,衰落於辛亥革命



吳越古鎮文化:

1.西塘:吳越兩國相交之地,有“吳根越角”之稱。“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120多條長長深窄的弄堂,弄堂街道的名稱形象的體現出古鎮商貿的繁榮。煙雨長廊。

2.古鎮:吳越邊境,屬吳國,吳國駐守於此防備越國,故又稱“烏戍”。商業氛圍濃郁。水閣。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水閣、橋梁、石板巷、矛盾故居等建築因素構成了獨特的江南韻味。

3.天一閣:坐落於寧波市月湖之西,取名於“天一生水”之說。始於明嘉靖四十年,範欽主持建造,藏書歷時十三世。
下一篇:《江山如畫吳越春秋》



奇文转载:
給吳越朋友說幾句公道話
2018-09-13由諸夏網發佈

最近看到一些朋友因爲極個別中國江蘇、浙江省人的敗類的行徑轉而攻擊吳越.甚至牽扯攻擊波及到不少熱愛吳越的吳越愛國者.給吳越扣上了很多的難聽的“帽子”,說什麽“吳越人就是最壞的中國人”,“中國的大一統都怪吳越文人”,“吳越的發達都是赤匪提供的機會”,“吳越要爲中國的大一統背鍋”等等奇談怪論。本人覺得有義務要給吳越朋友說幾句公道話,希望各國愛國者能區分好中國江浙地區人和吳越愛國者的區別,同時也希望吳越愛國者在國族構建的道路上多多加油.

(一)中國的大一統是不是和吳越關系很大?

這是一種胡說.我們可以看看歷代大一統王朝時吳越人在幹什麽就行了.

秦:基本沒有征服吳越,只能維持在北吳越幾個殖民點.秦代的中國人和吳越人是兩國人.

漢、三國:對吳越長期進行殖民戰爭,哺育了江東孫氏,江東孫氏成功帶領吳人完成復國,成功抵抗了中國侵略者的入侵.而且三國之中,吳是最缺乏大一統意識形態的國家.

兩晉南北朝:西晉滅吳後,吳地一直有很強的復國主義傾向.吳地處處響起“中國當敗吳當復”、“雞鳴不拊翼,吳復不用力”的民謠.雖然吳人的復國戰爭在民族叛徒顧榮的出賣下失敗了.晉宋齊梁時代吳越人是二等公民,流亡政權的核心沒有吳越人.但是在陳霸先時代,吳人終於完成復國,徹底消滅了中國人的漢魏君統.

隋:隋滅陳不久,對吳地推行奴化教育,原陳帝國統治區幾乎全部爆發了反“五教”起義,脫離隋帝國統治,被殘暴鎮壓.

唐與五代:唐帝國對吳越地區的盤剝,先後導致了李琦、裘甫的獨立戰爭與抗暴戰爭,最終邏輯終於引向了吳越國的建立.唐帝國核心官僚的吳士沒有幾個.

宋:吳越由錢王時代的富庶墮落爲水災和饑荒之地,北宋帝國在吳越屠殺了超過三百萬人口.南宋在吳越大搞國家社會主義,掠奪吳越土豪的田地

元:吳越人包裝淮人張士誠爲領袖,建立獨立政權.首先擊敗了蒙古人保證了國家的獨立,而後又聯合蒙古人剿滅紅巾流寇.只有極少數吳越叛徒投靠朱元璋入侵母邦.

明:明帝國對吳越人進行了殘暴的屠殺與遷徙,吳越海商配合日本人,在明國鐵幕下走私貿易,成爲了明帝國“百年倭患”。

清:慫恿滿洲入關以及南下“統一”的漢人,基本來自遼東和山東,吳越人反而不多,吳越人首先包裝明國皇室保衛本土抗清.1900年年東南互保和1911年辛亥革命,吳越都站在大一統滿清的對立面.

民國:吳越人辛亥獨立戰爭以後.雖然先後被皖系和直系征服,但仍然有很強的自治主義傾向,成功發明出了浙江憲法.可惜的是,浙江憲法被吳奸常凱申廢除,省議會被解散.但吳越仍然有梅思平這種投日的吳越愛國者.

終上所述,除了東晉、明代、近代個別惡臭吳越叛徒的反面例子以外.大部分吳越人都是熱愛祖國,堅持反抗支那的.

(二)吳越、上海和南粵的發達,是因爲赤匪的政策優惠嗎?

當然不是.持這種論點的人,不是匪諜就是蠢貨.吳越和南粵的發達,是內亞貿易衰落、海洋貿易崛起後的自然趨勢,而且明、清、共等大一統帝國,反而要往吳越和南粵身上百般剝削與抽血.實際上沒有支那帝國的壓榨,吳越、上海、南粵完全會更加發達.支那的唯一作用,就是破壞如滿洲、滇、蜀、湘等經濟完全能夠自給的國家的正常經濟,害得前者需要“財政補貼”,然後又像吳越南粵課以重稅“扶貧”而已.實際上清帝國解體後,滿洲後來在日本幫助下成爲了發達國家,滇、蜀等國家經濟也完全能夠自給,上海更是東亞的明珠.

而且,支那在吳越、南粵鼓勵的“奴工經濟”的發展模式是極度畸形的.首先,便是大量異族人口的湧入.如果1980年代和1990年代前期進入吳越、南粵的異族人口尚能被同化,那麽在這之後,隨著異族人口在許多地區占據了相對多數,他們就不再願意學習吳語、粵語了.等於支那一方面毀滅了內地各國社區凝結核,讓滿、蜀青年往外跑.一方面又讓這些人衝擊吳、粵,將原本土文化逐漸衝刷毀滅.支那從相對富裕的吳、粵等地,榨取資源,反哺經濟改革滯後、官僚氣息濃厚、意識保守的支那本土以及被支那禍害得青年勞動力盡喪的內地諸國,以維持其利益結構與統治基礎,並養活數量日增的官僚群體以及增加對圖伯特等地的維穩經費.

爲什麽吳越和南粵能夠在70年代後經濟迅速騰飛?因爲一是支共對這裡的格式化尚未完成,文革時期,吳、粵本土造反派衝擊列寧主義機器時吳越和南粵就已經大規模復辟了資本主義了.滿洲和幽燕不缺乏海岸線,但是由於支那侵略者一是對這兩地的格式化極爲嚴重,同時燕、滿靠近北京,受到支那的嚴格管控與監視,凝結核很難大規模再生.第二是地理位置優越,支那叛蘇投美後,長三角和珠三角很適合外資進入開設工廠,盡管滇、夜郎的本土派也很強大,但是缺乏足夠吸引外資的地理條件,所以也就沒有經濟發展起來.

綜上所述,我們不能把今天的一切問題都賴在吳越朋友身上,他們也是帝國統治下的受害者,他們爲抗擊支那帝國歷史上付出了壯烈犧牲.我們反對的,僅僅是幾個像顧榮、劉基、蔣介石、周那樣的江浙敗類而已.但他們無法代表吳越,正如張學良無法代表滿洲、孫中山無法代表南粵、鄧無法代表巴蜀.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吳越基層的信仰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