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的家庭
作者:不详
001.jpg
陈达邦
陈达邦于190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县,有一位叫陈琮英的妹妹,是长沙一家纺织厂的工人,双方父母包办,与任弼时定下儿女婚姻。任弼时参加革命后,于1921年被派往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回国后,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经党组织安排,陈琮英到上海于任弼时结为夫妇。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之后,广州黄埔军校成立。任弼时和陈琮英动员陈达邦投身革命,报考黄埔军校。在湖南党组织的帮助下,陈达邦于1926年考进黄埔军校,成为第六期学员,并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政变后,经党组织决定,将其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和陈达邦一起出发的有几十人,学员们每10人编为一组,陈达邦被指定为组长。在陈达邦的小组里有一位四川姑娘,名叫李淑宁。她是四川宜宾人,1927年初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兵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进入中山大学后,李淑宁的中文名字改为李一超,俄文名字叫科斯马秋娃。陈达邦为人稳健,政治上比较成熟。李一超因为有他的帮助,两人都没有卷入中山大学的派性漩涡。二人情投意合,于1928年结为伉俪。李一超怀孕后,经组织安排离苏回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一超为适应抗日斗争的需要,改名为赵一曼。
李一超回国后,陈达邦继续留在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中山大学解散,陈达邦任莫斯科外国出版社中国印刷部主任,专门负责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印刷业务。
1935年,吴玉章在法国巴黎创办《救国时报》,通过中共代表团调陈达邦去巴黎,任《救国时报》印刷部主任,兼印刷厂厂长。《救国时报》在巴黎发行出版了152期,每一期,每篇文稿,都浸透着陈达邦的心血。
1938年2月,共产国际中国部为进一步扩大抗日宣传,决定将《救国时报》迁往美国印刷出版,命老吴先行回国。陈达邦继续留在巴黎执行任务,一等就是4年,陈达邦于1942年动身回国。
陈达邦回国后,辗转来到重庆。而关于自己的妻子李一超就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重大信息,陈达邦则是多年以后才得以知晓。
1950年,电影《赵一曼》在全国上映。从此,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然而连编剧于敏都不知道赵一曼究竟是谁。1953年5月,周恩来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封来自四川宜宾的普通信件,内容是李坤杰打听曾在上海中央机关工作过的李一超的下落。周总理看了又看,总也想不起这个李一超是谁,妇联主席蔡畅和劳动部副部长刘亚雄也不知道李一超的情况。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的陈琮英对李一超是了解的,但她无法将李一超和赵一曼联系起来。
惊喜来自四川,1955年1月2日,李一超的姐姐李坤杰写信给陈琮英,告诉她:经过李一超的战友和东北革命烈士纪念馆确认,赵一曼就是陈邦达的妻子李一超。1957年底,当陈达邦从苏联回国后得知赵一曼就是妻子李一超的消息时,百感交集。
陈邦达曾为黄埔军校学员,留学苏联,熟悉印刷业务,建国后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印刷局任综合科科长,是第一套到第五套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的题写者,1966年被迫害致死。
002.jpg
赵一曼与儿子
赵一曼的儿子现状如何?
1928年,赵一曼回国后,一直在上海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8年4月,赵一曼与陈达邦结婚。赵一曼回下一子。取名“宁儿”(陈掖贤)。1930年,赵一曼带孩子回到上海,抱孩子寄养在陈达邦大哥陈岳云家。
解放后,陈掖贤的亲姑姑陈琮英(任弼时同志爱人)找到他,送他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读书。这时,他和生父陈达邦(赵一曼丈夫)也联系上了。
1950年,由于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电影《赵一曼》很快摄制完成,在全国上映。从此,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然而连编剧于敏都不知道赵一曼究竟是谁。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的陈琮英(任弼时同志爱人)对李一超是了解的,但她无法将李一超和赵一曼两个名字联系到一起。陈掖贤已长大成人,从人民大学外交系毕业后,被分配在北京工学院工作,他知道自己的妈妈李一超是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却也难以想象自己的亲生母亲就是电影中的赵一曼。
1955年1月2日,李一超的姐姐李坤杰写信给陈琮英,告诉她:经过李一超的战友和东北革命烈士纪念馆确认,赵一曼就是陈达邦的妻子、陈掖贤的妈妈李一超,得知赵一曼是自己亲生母亲的消息,看到母亲在英勇就义前留给自己的遗嘱,陈掖贤一字一划地抄了下来,并把“赵一曼”三个字刻到自己的手臂上,狠下决心,一定要遵从母亲的遗教,忠于人民,报效祖国。
1955年,陈掖贤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工业学院任教。当政府通知他去领赵一曼的抚恤金时,他拒绝了。他说:就当将这笔抚恤金捐助给国家搞经济建设。
1960年,当家乡不断传来饿死人的消息时,陈掖贤终于忍不住,提笔给毛泽东写信,写了饿死人的事情和党在大跃进时期所做出的一些失误决定;还把人民生活艰苦的情况以《忆秦娥》词牌填词给毛泽东。因为陈掖贤住在中南海(陈掖贤住在姑父任弼时家),陈掖贤找人直接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看后,十分震怒。但得知写信人是赵一曼的儿子,他没有追究。后来陈掖贤被分配到机电研究院六机床厂工作。
文革中,当父亲陈达邦被康生等人诬陷打倒时,陈掖贤百思不得其解,多次提笔向康生和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写信,为父亲申辩。因为对文革和康生等人不满,加之在信中提及天安门为什么只挂毛主席像等问题,陈掖贤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当红卫兵去家里抓捕他时,他翻墙而逃,在京城远郊荒野躲了10天,因饥饿和思念女儿他被迫回到单位,随后在牛棚里隔离审查。
1969年6月,陈掖贤所在的北京工业学校被解散,与精密机械研究所组成第六机床厂,全体教职员除少数人当干部外,全部下放当工人,陈掖贤也到了第六机床厂。此间陈掖贤的心情更加郁闷,每天低头上下班,很少与人交谈。因陈掖贤的爱人经常住院,造成经济更加拮据。
1974年秋,陈掖贤好几天没去上班,同事到他家看时,发现他躺在床上不能动了。原来他因没钱吃饭已经饿了四、五天,同事们赶快把他送医院抢救。1982年8月,陈掖贤又是几天没上班,8月15日同事们到他家看他,发现他已自缢身亡。
转自《老兵读史》
请键入关键字
这样走过
漫长的路
民间文本
民间书架
民间刊物
参与历史
胜于千言
阶级教育
·民间历史· mjlsh.usc.cuhk.edu.hk·
吳越基層的信仰共同體
吳越基層的信仰共同體 2018-10-15由諸xx發佈 低地吳越浙江片的鄉村有大量的宗教經紀人存在,他們通常是地區事務有話語權的仲裁者,而且是寺廟修建的發起人、運營者和行政策劃人。當地存在一類叫太陽菩薩的異能人,他們被招至廟宇長年奉養,充當地方先知的作用,為人占蔔祈福。 這些充滿越人早期淫祀色彩的組織被佛教淨土宗的外衣所保護,外人莫知。它導致低地吳越浙江片的自組織力和小共同體要遠強與低地吳越蘇南片和低地吳越的大都會。這一模式和維京人諸部落的形式非常相似。太陽菩薩充當先知負責鬼神事解決信眾屬靈的問題,維持信眾的信仰,宗教經紀人負責處理俗務協助先知並擴大共同體規模。所以低地吳越的佛教淨土宗組織本質上跟佛教無關。 始皇帝當年出行會稽為何要遷徙越人去江淮,並且嚴禁越人淫祀,就是害怕越人這些數量如江沙,力量如磁石般的凝結核。就算時隔兩千多年,經歷過兩次大的基層社會格式化,這些信仰凝結核還是暗暗地在吳越大地的裏社會發揮著黏結劑的作用。 異能人在多數一神教社會是很容易被扣上異端頭銜遭到迫害的。但在東亞大陸的諸越,基層對異能人的寬容度很高。尤其在吳越竟然還會有專職人員服務與這些異能人,幫他們解決世俗雜務,協助他們服務於大眾。當然不排除有混水摸魚的神棍騙子,但宗教經紀人來做信用背書,讓異能人這個群體的口碑得到了保障。 異能人群體的口碑得到了保障,邪教和神棍騙子就比較難在吳越大地立足。畢竟騙子和獲得gift的異能人在屬靈這塊上的優劣自然很容易就能被大眾甄別。宗教經紀人作為長期基層事務的仲裁者人品、良知、公益心也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他們兩者結合的組織模式具有長久的生命力。換句話說,任何宗教到了吳越,在基層層面,都非常容易落入這一組織模式的口袋裏。不管是道教、牟尼教、佛教、天主教還是基督教一旦傳播到基層對於價值觀上實用主義大於意識形態的吳越鄉村人士而言選擇的口味自然會偏向實操性更強的地方先知和宗教經紀人。這也就很容易理解靈恩派這類異端基督教派在吳越就是比正統派更容易滲透基層。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