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神宗年间,陕西“蓝田四吕”—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吕大防制订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在礼俗相交部分规定:“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明代期间,来中国传教的葡萄牙人克路氏曾去到过福建、广东一带。在《南明行记》中记载广州人见面问候通常说“食饭否?”
他说:“你知道中国人说什么吗?当他们彼此见面的时候,就会说你吃了吗?‘你吃了吗’是他们的问候,他们懂得饥饿的滋味,中国人知道饥饿是什么,所以每当一个人遇到另外一个人,他就会问你吃了吗?如果你没吃,无论我有什么,坐下,吃。你们有这样的品质吗?那是一种谦卑,以及对他人的关怀。”
据《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记载:李鸿章与伊藤博文见面时,问“曾进食否?”可见,当时“食否”这一问候语已经蔚然成风。
有典故记载,康熙在千叟宴上统一说法。古语“食否”演化为白话文“吃了吗”。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吃饱饭始终是历朝历代的难题,以至于我国许多地方见面打招呼都是问:吃了吗?
评论
发表评论